(国际游轮游艇学院 供稿)6月15日下午,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张河清教授应邀为国际邮轮游艇学院教师做了一场关于民族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学术讲座。张河清是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发展研究院经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地方政府、文旅企业委托的旅游规划项目,有着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旅游行业实践。讲座由经理王新辉主持。
张教授开宗明义,指出民族传统聚落是“人类的文化瑰宝,是人类在自然界求适应,在共处中求和谐,在实践中求融合的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产物”。民族村落作为传统社会的活化石和民族民间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发挥着特有的传承功能和文化记忆功能。
围绕着民族聚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张教授与团队对民族村落和传统文化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并在2003到2022年之间承担了五项国家级社科、自科课题研究。讲座中,张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的多项研究发现。例如,在以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为例的研究中,张教授借助圈层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和文化圈理论的基础,发现了“侗族文化旅游圈”的点轴分布结构。以湘黔桂省际边界侗族旅游村寨为例,张教授与大家探讨了民族传统聚落的“文化与生态基因信息图谱”。
会上,张教授分析了旅游语境下民族传统聚落的价值,提出乡村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更是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之本”。在旅游开发的语境下,旅游经营活动使民族村落的文化价值得以变现,因此旅游开发传统聚落文化与生态基因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张教授还分享了民族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的中国实践,提出“个性化的民族文化民宿”、“高端化的度假乡居”、“体验性的休闲聚落”、“产业化的主题庄园”四种可行模式。
讲座结束后,张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国家级基金的申报经验,在选题来源、国际合作、团队建设等方面分享了宝贵的经验。